歡迎訪問弘鋒機械官網(wǎng)
手機:15662672636
電話:15662672636
郵箱:didihay@qq.com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qū)
發(fā)布時間:2025-03-12 點此:1103次
去年9月27號晚上大疆“御”Mavic Pro無人機發(fā)布,這是大疆在“精靈”和“悟”外新開的系列,主打的是專業(yè)和便攜。其配置和精靈4非常接近但價格更加便宜,743克的體重和水瓶大小的機身則碾壓了所有同級別對手。
兇殘配置和性價比之外,傳輸距離高達7公里的圖傳、一體化云臺、折疊機臂、快拆折疊槳、集成24個計算核心的FlightAutonomy系統(tǒng)都是前所未有的設(shè)計和堆料。即便幾年后看回來,Mavic御也會是近年來消費級無人機里最重要的里程碑。
大疆創(chuàng)新(DJI)是全球領(lǐng)先的無人機研發(fā)生產(chǎn)廠商,這個我就不用多做介紹了吧,中國的驕傲。早在前幾年我就在關(guān)注大疆無人機了,只是一直覺得無人機太復雜,一般人肯定玩不轉(zhuǎn),就一直沒敢下手買。直到有一次參加朋友婚禮,看到有人現(xiàn)場操作大疆無人機掛載SONY微單進行航拍后,才知道原來航拍一點都不難,和打游戲一樣!后來我就買了一臺入門的精靈3S,看了下官網(wǎng)的教學視頻,玩了下大疆APP里的模擬飛行,真的和玩游戲一樣簡單!剛開始注意別玩特技,找開闊地、GPS信號好的地方,別飛太高太遠慢慢練就行了。
除了Mavic Pro無人機本體和遙控外,配件只有遙控的轉(zhuǎn)接線和充電器,后者可以同時為遙控和無人機電池充電,輸出功率分別的5V/2A和13.05V/ 3.83A(折合約50W)。
遙控有安卓的mirco-USB和蘋果的lighting接口的兩種轉(zhuǎn)接線,另外一端是為了方便用戶分辨而定制的方形mirco-USB接口,充電時可以使用普通數(shù)據(jù)線進行連接。
Mavic Pro的遙控只比iPhone7 大一些,很有掌上游戲機的味道,分量比預想中要大一點。其外觀設(shè)計為折疊便攜進行了很多優(yōu)化,例如非對稱設(shè)計的折疊天線,向內(nèi)折疊的手機支架。油門和方向搖桿的大小和齒牙都有相應(yīng)的縮小,搖桿兩邊的一鍵起降、電源按鈕、屏幕兩端的功能暫停按鈕和小的方向搖桿都變得相當小。左右肩是錄像和快門按鈕,它們下方是控制云臺的撥輪。
Mavic Pro遙控里的是新的OcuSync圖傳,這么小的體積里居然喪心病狂地放了散熱風扇,通電一段時間后可以聽到進出氣格柵里的馬達聲和絲絲的風聲。雖然整體是很容易打理的塑料材質(zhì),但光面亞克力和不銹鋼散熱網(wǎng)對質(zhì)感的提升作用巨大。支架部分打開后是掌托的位置,所以用了軟膠材質(zhì),除邊緣稍有咯手外,手感還比較自然。
遙控通過數(shù)據(jù)線將新的OcuSync 圖傳數(shù)據(jù)傳輸?shù)绞謾C屏幕上,后者的傳輸距離從前代Lightbridge圖傳的5公里720p升級到 7公里1080P,這套地球上民用最強的遠距離圖像傳輸系統(tǒng),大幅拋離了同行甚至大疆自己的前旗艦產(chǎn)品。而這部分連接線的設(shè)計也很有趣,支架上有固定扣數(shù)據(jù)線的移動卡扣,接上手機之后通過兩側(cè)的軟膠墊固定,最大能夾入iPhone 7 Plus接近的手機。
無人機主體還真的和礦泉水瓶接近,第一眼看到它的人都會因其體型而驚訝,實物遠比網(wǎng)上圖片來得震撼。機臂的折疊機構(gòu)很特殊,水平折疊的前機臂在上層,縱向折疊的后機臂在下層。前機臂轉(zhuǎn)接口可以看到由尼龍織網(wǎng)保護的電纜。
上面是官方放出X光圖片,方宣稱其折疊壽命至少是5000來回。雖然機器里面空間有限以及實際折疊手感不錯,但是折疊機構(gòu)本身確實是吃掉了不少的位置。
異常小巧的機身內(nèi)部是同樣瘋狂的散熱設(shè)計,開機之后會發(fā)現(xiàn)整個機身像蘋果Mac Pro那樣是個統(tǒng)一的風道,整個機腹由一塊鎂鋁合金散熱板覆蓋??諝鈴脑婆_保護罩右側(cè)的開口進入,經(jīng)過機身后從底部和尾部的散熱格柵排出。
另外,機腹的開孔是視覺定位系統(tǒng)的雙攝像頭和超聲波傳感器,因為在散熱格柵之下,直接觸碰也不會弄臟攝像頭鏡片。能在這么小的地方塞下這么多細節(jié)和機器原件,不得不服。
Mavic Pro最黑科技、最精致的部分是三軸一體化的機械云臺和4K攝像頭。攝像頭和云臺的其中一個機械軸整合了,但依舊比一元硬幣要小一圈。云臺和機身通過4條很小的硅膠“墊圈”連接,后者很軟而且移動空間較大,如果不帶上保護罩,飛行中甚至可能會被氣流擾動。其導線和連接排線都是手機原件的尺寸級別,簡直就是個暴走的微縮模型,集成和小型化程度讓人嘆為觀止。
小結(jié)
往不同方向折疊的機臂、支持快拆的折疊槳、云臺保護罩、從云臺到機尾的散熱風道、底部的鎂鋁合金散熱片都是非常精巧的設(shè)計,到處都給人“本應(yīng)就是這樣”的設(shè)計感。扎實的用料做工和充滿機械感的外觀,加上實打?qū)嵉男∏蓹C身和體重,從物理到心理上都非常討人喜歡,讓人愛不惜手。
但小巧機身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散熱的壓力,機器飛一趟下來機腹的散熱片會比較燙手,工程機電池的塑料外殼甚至因為高溫而略有塌陷。另外,一體化云臺、超高集成度的機身也伴隨著更高的“炸機”成本和維修麻煩度,這些都是追求輕薄時注定要進行取舍的部分。
Mavic Pro的遙控按鍵數(shù)目和精靈系列接近,搖桿和按鍵都有相應(yīng)的縮小,阻尼和防誤觸設(shè)計都挺好,但搖桿偏短,可能不太合很多傳統(tǒng)航模玩家的口味。針對蘋果和安卓手機,遙控左側(cè)的手機連接線可以自行更換,但這也是遙控的充電接口,充電時會多個拔插的過程。
手機支架是極其罕見的下置式,可以填補掌心的空位,但作為代價,這個支架只能夾和iPhone 6/7 Plus大小/厚度接近的手機,無法像精靈的遙控那樣夾iPad,甚至Note5也因厚度和邊緣過渡問題塞不進去……
另外,手機的體位肯定會被擋著光線傳感器,得手動關(guān)閉自動亮度調(diào)節(jié),導致iPhone 7等自動亮度模式下可以進一步提升亮度的機器,在晴天下的屏幕可讀性也很一般。
但大疆終于給遙控加入顯示屏了,這對使用體驗的提升非常巨大!!!“飛行模式、飛行高速度、距離、海拔、錄像狀態(tài)、信號強度、相機曝光補償級別、機身和遙控電量”等重要的信息都可以直接讀取,即便手機沒電或者懶得接手機的時候也能飛得很淡定。
圖傳:衡量標準主要包括延遲、距離、清晰度和功耗。Mavic Pro首發(fā)大疆新的OcuSync 圖傳系統(tǒng),從Lightbridge圖傳(2014年發(fā)布)的5公里 720P升級到現(xiàn)在的7公里,在近場更是到達了1080P的逆天水平。雖然延遲和清晰度都是足夠秒殺市面所有智能攝像頭的級別,但在100米以內(nèi)的常用使用情景下,OcuSync 圖傳跟Lightbridge圖傳的分別很難察覺。
這個圖傳系統(tǒng)本質(zhì)可以籠統(tǒng)理解為暴改版的wifi,在辦公室里會有信號質(zhì)量提示,傳輸距離與操作者高度和周圍的無線電環(huán)境直接相關(guān),實際距離肯定低于官標,但起碼官標值已經(jīng)是對手的好幾倍了……作為代價,這個圖傳的功耗不低,以至于連遙控都內(nèi)置了散熱風扇。
懸停穩(wěn)度:Mavic Pro自動起降后會在幾秒內(nèi)升到1.2米并懸停,高度的維持比水平位置的維持要好一點。懸停精度放在大疆自家產(chǎn)品里比較一般,2-3級風下,夸張情況下每分鐘內(nèi)會有幾十cm級別的漂移,這依舊比很多3、4000的無人機要穩(wěn),但肯定是不如精靈4了。
抗風能力:官標支持抗五級風(38.5公里時速),實際側(cè)風影響比正反向風的影響大,機身自行糾正時會有比較大的傾斜,看起來不太穩(wěn),但是實際位置和攝像畫面變動很少。
模式:可能是因為大疆特有的飛行算法,Mavic Pro的飛行體驗“很精靈4、很大疆”。非運動模式是為航拍和新手而生,限速很有可能是視覺避障的最高兼容速度(36km/h),爬升/下降、前后左右的急停都有明顯的算法介入以保證飛行姿態(tài)和云臺的穩(wěn)定。
這個模式下的操控性和易用性和精靈4無異,除非是手賤往后飛撞墻或者光線太差,否則根本不可能炸雞。編輯部的4位未玩過無人機的同事,經(jīng)過簡單的搖桿操作說明后直接上手都能自己在一邊玩去了。
速度與姿態(tài)控制:運動模式下速度解封,急停時會有非常明顯的抬頭動作,但感覺還是有一定程度的算法干預。因為和精靈4的旋翼軸距差別不大(相差15mm)但體重差了近一倍,讓Mavic Pro在急停/剎車距離上受益,在轉(zhuǎn)向等機動動作上的響應(yīng)速度本應(yīng)比精靈4還有優(yōu)勢,但Mavic Pro的薄機身卻帶來穩(wěn)定性的問題。
一般無人機機腹都掛著云臺,在旋翼升力中心之下的重心,會產(chǎn)生類似船只的自穩(wěn)效應(yīng)。而Mavic Pro的旋翼升力中心和重心位置的距離很近,縱向力臂比精靈4等常規(guī)無人機要短,加上大軸距低重量,讓Mavic Pro需要更大的傾角來改變姿態(tài),除了對拍攝來說是個不利的因素外,這也讓Mavic的動作沒有預想中的干脆利落。
云臺減震與其他:Mavic Pro身上有破紀錄小的一體化三軸機械云臺,為了配合超小的云臺和攝像頭自重,攝像頭排線和緩沖墊圈都非常細,而且可以讓云臺進行大角度的傾斜,以抵消一部分機身的傾斜。
云臺的減震效果和精靈4有明顯差距,表現(xiàn)稍低于預期,姿態(tài)變換和下降速度較快時會受到比較明顯的抖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次Mavic Pro的攝像頭廣角更小而且在機身前部,極速飛行時螺旋槳出鏡的機會和影響程度會比精靈4輕。
智能跟隨是大疆繼視覺定位懸停后又一個基于視覺識別技術(shù)產(chǎn)出的功能,在圖傳畫面上框選追蹤目標后即可自動跟隨,機器會根據(jù)目標的顏色、大小、形狀、紋理等眾多特征進行計算判斷。它對處理器和算法的要求遠高于攝像頭本身,甚至已經(jīng)下放到大疆自己的手持云臺OSMO的app上,通過調(diào)用手機攝像頭也有堪比精靈4的可用水準。
在跟隨過程中屏幕左滑可以在下面三個模式里選擇:
標準模式也叫追蹤模式,就是云臺盯著目標保持一定距離的跟隨,具體路線和速度由目標的路徑和修正算法共同決定;
鎖定模式會把機器定在一個位置,只通過云臺轉(zhuǎn)動來跟蹤目標;
平行模式會和目標保持平行進行側(cè)拍。
后兩者是電影里非常常見的鏡頭手法,很容易拍出恢弘大氣的裝逼畫面。實際使用中定好目標選好模式后就可以讓目標在鏡頭前表演了,操作者根本無需動手,需要較快追蹤的5-10m距離下,機器的搖鏡很自然很“大片范”,成片的可用度非常高,稍加后期裁剪和調(diào)色就能用了。
Mavic Pro是個全新的產(chǎn)品類目,其在精靈4的功能基礎(chǔ)上,為了便攜性而重新設(shè)計,體積更小但功能更多。雖然在詳細項目的時候,Mavic Pro總是輸精靈4一些,但其實差距并不大。簡單概括就是Mavic Pro在便攜性、機動力、遙控距離、智能功能完成度上更強,但畫質(zhì)、防抖、極速、抗風性、續(xù)航等和體積重量直接相關(guān)的項目上還是精靈4更強。
然而Mavic Pro便宜了1000元,體積又是一個無解的碾壓式優(yōu)勢,能隨身帶的真·航拍無人機也就僅此一家了??萍籍a(chǎn)品從來都不是論斤賣或按體積賣的,Mavic Pro在核心性能上的犧牲不多,算是在“瘦身”的同時非常成功地保證了和精靈4接近的水準。
對于99%入門用戶來說,它們的定位和實際表現(xiàn)上都是代替性極強的產(chǎn)品,頗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精靈4在Mavic Pro的體積和價格面前也只有被按在地上暴打的份了。一如最開始的預期,Mavic Pro就是現(xiàn)在乃至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5000-8000元之間最值得購買的航拍無人機,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