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15662672636
電話:15662672636
郵箱:didihay@qq.com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
發布時間:2025-04-01 點此:1834次
導讀 最近中國股市的暴跌吸引了全球關注,讓國際上浮現對中國經濟悲觀的呼聲。但它忽視了有關中國經濟和中國未來的三個重要事實。日媒發表《現在還不應擔心中國經濟減速的三個原因》為題報道稱,與歐盟和日本的經濟相比,中國經濟很不錯。
外媒稱不必擔憂中國經濟:與日本相比中國很不錯
首先,應該從比較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經濟減速,不僅要橫向比較,還要縱向比較。
報道稱,一旦這樣縱向和橫向一比較就會明顯看出,與歐盟和日本的經濟相比,中國經濟很不錯。的確,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今年可能降至7%以下,但6%至7%的增速仍可以使中國轉型為優質經濟體。此外,當前中國的經濟減速一點兒也不突然,中國大多數經濟學家很早以前就認為,10%的GDP增速是不可持續的,實際上不利于中國的環境和未來增長。
其次,全世界對中國經濟這么感興趣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一旦發生經濟危機會造成潛在的社會和政治影響。有些理論認為,經濟危機通常會引發社會和政治動蕩甚至是變革。不過,就中國而言,這些理論可能并不是很適用。原因很簡單:經濟危機與政治變革之間不存在直接聯系。中國總體的社會和政治局勢是穩定的。
第三,中國經濟及其未來面臨的最根本問題就是改革能達到何種深度和廣度。如今很明顯的是,在中國各地,改革建議正面臨形形色色的官僚的強烈抵制。既得利益者正努力保住自己的財富,可以預料的是,未來反腐行動會加大力度,尤其是在金融領域。這是人們如今需密切關注的關鍵戰役。
報道稱,總之,全世界關注中國股市和經濟減速是對的,但除了股市,還有更重要的事要銘記。沒人認為中國的改革會很容易,中國官員和學者的確一致認為,需要采取一些重要措施來支撐中國的經濟結構。人們可能很快就能看到中國政府實行大膽的改革。這是因為這些改革是必要的。
外媒為何力挺中國經濟:7%增長目標能實現
新華社引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話說: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長走在世界前列”。
據英國媒體報道,李克強對中國經濟充滿自信,中國政府為穩定市場采取的措施“效應不斷顯現”。報道稱,經過多年的兩位數增長后,中國經濟增速近年來已經放緩。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基本達到了政府設定的增長目標。
加拿大媒體刊文稱,一些人正在發出中國將崩潰的警告,其他人則認為這種說法不過是歇斯底里的表現。對于中國經濟的估計幾乎和中國股市一樣大起大落。但是應當兩方面意見都聽聽。
文章認為,經濟增長率急劇下降的情景仍然離中國很遙遠,增長速度放慢也未必會導致全球災難。據德國央行——德意志聯邦銀行估計,未來兩年內,如果中國的真實國內需求比預期數字低9%,那么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就將下降約0.3%。
文章稱,世界正變得對風險越來越敏感。全球股市的波動是這一點的清晰反映,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中國硬著陸——即經濟增長率突然大幅下滑——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后果。過去五年里,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近30%。
近幾十年來,中國呈獻了一場令人目眩的經濟追趕,其特點就是勞動生產率穩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在工業和服務業部門尋找工作。生產率也受到政府改革的提振,市場日漸自由化。這個進程仍然遠未到達盡頭,但是進一步的生產率提升將更加溫和。
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達近50%。但是現在,北京希望減輕對投資的依賴——確實,它必須這么做,因為依賴投資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相反,它導致產能過剩和投資方向錯誤。為了應對這一點,政府希望促進個人消費——這導致工資開支增加——并減少出口(中國模式的另一大支柱)的競爭力。隨之而來的增長減速不僅是在意料之中,而且是有意而為。
文章稱,但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中國激動人心的增長總是具有制造動亂和挫折的潛質。以房地產為例:對住宅市場的大規模投資是經濟繁榮的一大推動力。與此同時,整座整座無人居住的“鬼城”正逐漸為人所知。
或者來看看企業的債務問題。現在的企業債務占中國GDP的比例超過170%。太多的投資是通過信貸方式獲得的。最后還有近來讓人頭暈眼花的股市繁榮。無論對北京還是對世界其他地方而言,所有這些問題都不是新出現的。
但問題是,現在有了哪些變化?
文章稱,經濟奇跡的最重要支柱似乎在搖晃,這個支柱就是世界對中國領導層的如下能力——即在管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內經濟轉型的同時還能不造成任何巨大破壞的能力——的信心。沒有西方政客被認為能一面對經濟事務進行計劃中的干預、一面還能堅持不懈地促進繁榮和避免危機。然而,世人過去幾乎對中國懷有無限的信心,認為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將會奏效。無疑這是由于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它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派上用場,以及中國長期的成功。
但是,中國政府目前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它想要給予市場更大的支配權,讓危機自然而然地過去。另一方面,它進行了干預——正如人們所看到的它對人民幣貶值或股價暴跌所進行的應對那樣,同時也顯示它并不總是能化腐朽為神奇。
文章稱,國家干預的力度越大,對中國經濟是否健全的懷疑就越多,附帶效應也會增多。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商而言是好消息,但是它也為中國企業帶來了問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估計,如果以美元計算,中國現在的企業債務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
文章認為,沒有理由恐慌,中國今年將實現7%的經濟增長目標,而且從長遠看,它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然而,謹慎也是有道理的。
文章稱,或許股價從某種程度上講只是對此前泡沫的修正。就連中國經濟也會遇到輕度挫折和嚴重挫折,沒有聰明的經濟政策可以避免這一點——在中國不行,在其他任何地方也不行。
中國經濟對全球影響有多大,打個噴嚏,都能動搖跨國公司的財運。
外媒報道稱,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驚擾了全球市場,也動搖著在華跨國公司的財運。
據美國媒體報道,那些為中國基礎設施、能源和鋼鐵等傳統繁榮產業提供原材料的企業——比如澳大利亞采礦企業必和必拓公司和法國能源設備制造商施耐德電氣公司——在中國經濟增長率達10%以上的歲月里曾經財源滾滾,如今其收入急劇下降。許多企業還面臨沉重的資產減記,因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中國的需求量激增為前提的投資計劃越來越不現實。
相比之下,像iPhone制造商蘋果公司和箱包制造商新秀麗國際公司這些迎合中國消費者的企業處境較好,因為中國零售需求總體上依然強勁。
國際企業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財運發生了變遷,而在這之前的20年里,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形形色色外國公司的風水寶地。各大奢侈品和零售品牌以及汽車制造商紛至沓來,跟在紐約或倫敦一樣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
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公司等石油大企業紛紛在中國投資,數以百計的其他行業企業提高了在世界各地的產量來滿足中國的需求。中國至今仍消耗著全世界近一半的銅,并是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它還消耗著全球45%的鋼鐵,但有分析師認為其需求可能已見頂。
中國的經濟增長從2011年開始放緩改變了局面。今年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還不到2011年7月14%的增長率的一半。房地產開發陷入停滯,全國許多二三線城市的商場和公寓樓空空蕩蕩。今年前7個月的辦公樓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4.8%,2014年同期則增長了7.3%。
但在過去幾年里,零售業的狀況相對較好,7月份的增長率減緩至10.5%,而去年同期是12.2%,2011年是17.2%。
報道稱,企業界的財運對比十分鮮明。
必和必拓是世界上最大的礦業公司,4年前該公司的利潤達236億美元,但去年的利潤卻只有19億美元。8月25日,它放棄了長期以來堅信中國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將年產鋼鐵超過10億噸的觀點,現在認為其產量峰值將僅為9.35億噸左右。
施耐德電氣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開關、斷路器等樓房和電網常用電氣裝置的供應商,它下調了今年的營利目標,并把部分原因歸結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由于建筑熱潮降溫,中國對電梯和自動扶梯的需求減弱,這重創了美國聯合技術公司旗下的奧的斯電梯公司。該公司7月份發布報告稱第二季度營收下降了5%。
與此同時,蘋果公司宣稱其在中國的營業收入在最近一個財政季度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132.3億美元,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近日安撫惴惴不安的投資者說,該公司7月和8月在中國的生意依然紅火。德國運動服飾品牌阿迪達斯今年上半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0%。
報道稱,一些效益最好的企業瞄準了新近富起來的人群,這些人看上去越來越像美國的中產階級。他們開始在諸如出境游、進口食品和音樂會門票等方面花錢。日本尿布、墨西哥鱷梨和智利三文魚之類的高端消費產品的需求量飆升。
日本央行行長出新招,不支持唱衰中國經濟!
日媒稱,日本銀行行長黑田東彥想出了一種支持日本的新策略,那就是“唱好”中國經濟。
報道稱,這與其他日本官員當前的表態有著明顯不同。日本財務大臣熱衷于把日本的苦境歸咎于中國經濟增長放慢,帶給人某種超現實感覺的是,他們要求北京實施經濟改革,但是在東京又沒有實施任何類似的經濟改革。
報道稱,但是,黑田的過錯是把事情做到了另一種極端。他在紐約講話時質疑了外界對亞洲最大經濟體的負面看法,稱他“相當肯定”中國今年和明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在6%和7%之間——幾乎沒有其他人支持這一預測。黑田事實上把自己的可信度和日后的名譽與中國的軌跡捆綁在了一起。
黑田必須應對三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人口。正如他的前任白川方明警告的那樣,隨著日本人口老齡化,日本的消費價格注定會下降。第二個問題是信心匱乏:由于公眾在借款時以及銀行在放貸時都猶猶豫豫,貨幣政策變得軟弱無力。第三個問題就是中國的經濟增速放慢——這個變數遠遠超過了東京的控制,但是對日本命運的重要性卻絲毫不亞于前兩個問題
安倍晉三首相的重振經濟計劃有三個組成部分——貨幣刺激、財政支出和解除管制,但是中國的繁榮一直是非正式的第四個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是這樣的。中國的經濟前景放緩速度超過大多數投資者的預期,從而對“安倍經濟學”構成一場關乎存亡的危機。
報道稱,世界需要重拾對中國的一些希望。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數據(包括工資增長、非農就業人數增長、可支配收入以及家庭支出)不能支持有些人對中國經濟崩潰前景的歇斯底里。唱衰中國的人正在犯如下錯誤,即從中國工業領域的角度解讀中國的數據。沒錯,中國的用電量是在驟降。但這僅僅是由于中國正在向服務型經濟轉變,服務型經濟要比鋼鐵生產業或服裝制造業的能耗低。
報道稱,中國并未走向崩潰這一事實應該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安下心來。但是,即使是適度放慢增長也可能對日本構成致命打擊。中國的通貨緊縮和貨幣貶值這對組合正在降低如下事情的可能性,即黑田自2013年4月以來注入市場的數萬億美元貨幣刺激資金會產生任何吸引力。
自從黑田推出他的量化寬松試驗以來,日元已經貶值22%。有關再實施一輪量化寬松的主張必須與成本相權衡。東京的弱日元政策不但沒有增強日本的適應性和競爭力,反而在最糟糕的時刻增加了日本對出口的依賴——換言之是對中國的依賴。滬市自6月份以來蒸發的5萬億美元財富已經超過了日本一年的GDP。
報道稱,更好的解決辦法是,日本應該停止無故抱怨并開始工作。如果他們在過去的975天里給勞動力市場松綁、構建一種有利于增長的稅收體系、鼓勵創新并降低貿易關稅,那他們就不會如此嚴重地受到北京一段時間以來的經濟壞消息或是上海股市暴跌的影響。
顯而易見,黑田正在盡一切可能做——或通過說——撥開籠罩在中國上方的負面迷霧的事情。畢竟,一個穩定和欣欣向榮的中國將比另一輪量化寬松更能對日本起到幫助作用。
報道稱,簡單的事實是,除非日本解決好自身問題,否則它將不可避免地被更深地拖入中國的問題。如果那樣,日本領導人就只能怪自己而不是別人了。
在中國閱兵之際,為大家全面解讀中國經濟,告訴大家,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我們沒有理由恐慌,中國今年將實現7%的經濟增長目標,而且從長遠看,它將更加強大。
來源|鳳凰財經(ID:finance_ifeng)
(請在微信搜索“經理人分享日志”或“manashare”關注公眾號,或者下載iPhone應用“經理人分享”,與45萬職業人一起,暢享一份閱讀、思考、實踐的快樂。)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鳳凰財經
知識點: 跨國公司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經濟危機經濟增長率安倍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