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15662672636
電話:15662672636
郵箱:didihay@qq.com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
發布時間:2025-08-13 點此:113次
最近熱播的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可謂圈粉無數,無論年齡、職業、性別都難逃一劫。劇中更是戲骨云集,生動的演繹著每一個鮮活的人物角色。其中吳剛扮演的達康書記憑借著個人的超強演技及劇中人物角色的魅力更是有著迷妹萬千,成為這一紀元的焦點人物。
據說:“沒有在看《人民的名義》的朋友圈都是假朋友圈”,城市規劃作為城市發展建設的排頭兵,那沒有思考《人民的名義》中的城市規劃的規劃師也一定是假規劃師。
當我們期待下一集劇情的同時,也應了解和反思其中的城市建設
劇中反腐劇情的展開,就是借助于光明峰的大風廠拆遷項目為導火線。
鏡頭一
光明峰項目-大風場拆遷
劇情回顧:光明峰項目中的大風廠拆遷遲遲得不到落實,拆遷隊與廠區工人也是對峙了許久。市委書記多次出面調解,最終才達成一致。
1
資金籌措、利益博弈
利益博弈一直都是舊城改造中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關于資金就是阻擋大風廠項目拆遷的關鍵。直到達康書記下令財政局、公安局以及區政府三方強制出資,才化開與居民之間的沖突。
圖1:達康書記召開緊急會議商討資金問題
像過去開發商的大規模投資,對于舊區的拆除重建,建高容積率的居住區、CBD等,現在顯然也不再適合。對于舊城改造中資源的挖掘、空間的利用,繼而轉換為盈利項目,是應對供給側改革所必須的。面對舊城改造,一切的出發點是為了使居民的生活更舒適、更便捷、更安逸,那就會更容易推進,更容易被接受。
一般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過程中按照“政府獎勵、業主出資、社會(企業)融資”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分擔改造費用,根據改造內容決定出資方及出資比例。
圖2:三方出資分擔改造費用利益模式
第一類:政府和投資集團出資。這部分內容主要為大型公益性或商業性項目,服務于小區或者是小區周邊的項目,主要包括停車設施、公建、垃圾臺以及電梯等。
第二類:政府、社會和投資方各三分之一。這部分內容主要為小區中的公共環境及市政設施,是小區內部的集體部分,包括小區中室外管網更換維修、景觀環境修繕等。三方各“三分之一”也沒有絕對的界限,根據每一個實際項目確定。例如關乎居民日常生活的供水、排水官網,居民對其改造的意愿甚是強烈,即使是小區自己出資都情愿改造,這部分內容自然居民的出資將適當大于三分之一;而像公共廣場或是景觀植物部分,居民的態度就有所變化,可根據情況,居民出資就適當小于三分之一。
第三類:居民獨立出資。這部分主要是居民私人項目,涉及到每一個住戶的私人改造內容,根據自己的意愿,決定改造與否。包括居民自家室內管網設施等。
在資金籌措中需有多元共同參與保障的機制,然而更重要的是規劃中提供可以引來多元投資的設計產品。
規劃中,敏銳的發現資源的價值,將其轉換為投資產品,利用投資方對于商業性項目植入從而獲取利益的需求,盡最大可能解決老舊小區中的資金問題。從政府到社區居民都可以參與其中,實現的老舊小區的更新改造。
圖3:老舊小區中停車問題嚴重
首先,政府可以與投資方合作,使其獲取土地開發權。介入政府的投資,幫助政府更好的處理老舊小區乃至舊城更新中的資金問題,同時也可獲得政府給予的多種優惠,從而獲得土地開發權,進而實現盈利。
其次,社區可以與投資方合作,使其獲取土地經營使用權。與社區物業、管委會合作,利用閑置空間,整合或補全現狀中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獲取土地的經營權、使用權,但實際產權仍歸社區集體或政府所有。幫助政府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的同時實現盈利。
最后,居民可以與投資方合作,居民對投資項目的使用與支持,是保證該項目最終可持續運營的根本。面對老舊小區中關乎居民生活的設施,與居民協商,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時獲取盈利。具體落實到項目實處,電梯及停車樓的運營都是可開發的盈利項目。
圖4:挖掘可用資源,建立立體停車
例如老舊小區中的停車問題。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機動車快速占領市場。對于老舊小區來說,幾乎沒有或很少預先對機動車的設計考慮,道路旁、綠地上逐漸變為停車場,給居民的生活帶來的諸多的不便。發掘可利用的空間,設置復合式立體停車樓。投資方負責建設、管理等服務,社區配合負責運營,居民只需使用即可,這樣可解決一部分停車難等問題。
圖5:各方利益關系模式
總之,規劃設計由過去的單一為政府或開發商服務,轉向既要維護政府的形象,促成政府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的基本職能,又要滿足居民的基本訴求,獲取多元投資主體盈利的訴求。而在資金籌措、實施過程中的第一接觸者是居民,因此與居民的溝通交流必不可少,公眾參與就變得尤為重要。
反思:關于舊城改造中實施保障中的資金籌措,規劃設計中應建立多元化保障籌措機制,搭建保護資金的投融資平臺,以政府投資最大限度的撬動社會投資,爭取信貸資金支持,形成政府、社會、居民等多方出資,共同參與保障的機制,是舊城改造在資金籌措方面創新市場融資模式的重要內容。
2
公眾參與、全民規劃
在劇中大風廠改造項目中缺乏與廠區員工的交流互動。也是導致一直得不到推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陳老的中間協調,才得以化解矛盾。
圖6:陳老為解決大風拆遷糾紛問題協調多方
公眾參與一直都是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規劃的成果最終是滿足居民的需求而服務,因此應將決定權交于居民手中。而舊城改造中的公眾參與得作用最為明顯。老舊小區作為舊城中的基本生活單元,其改造更新中的公眾參與也必將是一條必經之路。
老舊小區更新改造政府的大力支持會為工作的推進起著積極作用,在規劃中各區政府、住建局及其他各部門積極配合,為老舊小區的改造,為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需求做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圖7:公眾參與規劃設計流程
從過去的被動式接受項目的影響到參與規劃。規劃逐步關注社區構建、社區服務、社區治理等內容。盡量避免大規模開發而破壞社區紐帶和社區歸屬感;在空間布局和設施配套更多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以及居民就業、生活和出行的實際需要;在規劃實施中注重發揮基層組織“自下而上”的能動性;以及在規劃過程中參與設計。
公眾參與在學界一直在提倡與實踐,然而居民能真正的參與規劃多少,是面向居民的集思廣益,還是面向社會的體現公平。在老舊小區的改造實踐中,使居民真正實現參與規劃,小區內動一草一木,改一磚一瓦,由自己掌控。全程參與設計及實施,使居民看的見規劃,摸得著實施。
反思: 規劃人員在項目過程中應厘清利益分歧各方的訴求,分析識別矛盾的關鍵所在;面對利益分歧保持開放的態度及提出有建設性的提議;以及懷有妥協和解決問題的意愿、耐心和恒心等。同時還要我們應有社會責任感,加強公益價值觀;將個人自由與集體利益的協調,重視公眾參與;以及尊重多元的觀點,尊重不同意識形態的共存。 同時在保障體系以及參與方式上給予支持。
總之,舊城改造規劃設計中要解決的問題很多,資金籌措、公眾參與只是從電視劇中映射出的一些想法。回歸劇名,以“人民的名義”進行規劃設計將是最終目標。
鏡頭二
林城開發區項目
劇情回顧:由于省委書記沙瑞金同志的視察工作,林城開發區的總負責人達康書記作為導游,引出了一個大膽且成功的規劃案例。
小說作者周梅森先生在近來接受采訪時透露,電視劇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的關注是他最為感到欣慰之處。
引來最最最多關注的還屬達康書記,而成就達康書記的一個關鍵項目便是林城開發區的建設。
1
城市綠肺、自然氧吧
劇中提到林城開發區中的城市綠肺是利用煤炭開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塌陷區,達康書記將“變劣勢為優勢,化腐朽為神奇”,把塌陷區連成片,形成了湖,既節約了用地,也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氧吧。
圖8:唐山南湖公園總體鳥瞰
類似與這樣的案例唐山市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的改造便是如此。
唐山南湖前身是經過開灤130多年開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區,垃圾成山,污水橫流、雜草叢生、人跡罕至的城市瘡疤和廢墟地,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環境和整體形象,制約了城市的發展,影響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
圖9:唐山南湖公園實景
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是以塌陷區生態修復為主要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間。采用保留、恢復、重建原有的園林要素的方式,使之形成與人為空間鑲嵌性的空間組合結構,從而營造出安全 、開放、舒適的城市公園。
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是融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為一體的大型城市中央生態公園。
圖10:南湖公園總體功能定位
好玩南湖、生態南湖、神奇南湖、文化南湖準確概括了南湖的特色。湖水、綠地、城市森林、花草組合成了天然的生態景觀,置身優美的意境中,如江南水鄉,煙波如幻,任人遐想。
圖11:南湖公園夜景
同時唐山南湖公園建設的城市濕地,具有次生濕地特點,對于涵養城市水源、維持區域水平衡、調節區域氣候、降解污染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反思: 關于城市綠肺的規劃,一方面它是城市生態綠地系統的重要部分,起到提升整體城市生態質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將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休閑場所,成為推動周邊景觀地產開發、帶動區域旅游服務、更新城市結構的重要工程。在規劃中,對于不同主題園的定位設計,對于游覽路線的安排,再到對植物景觀的規劃,結合自然條件,選用地帶性樹種,成片營造有季相變化、景觀豐富的風景林,綠化屏擋與植物造景相結合、塑造的環境景觀,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
2
公服優先、產業帶動
達康書記在林城開發區的另一個理念便是,公服設施優先、產業帶動發展。將林城城市會展中心作為林城開發區的首要項目。為了軟件園的招商引資也是差點和育良書記翻臉。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慢慢出現了中心城—衛星城、主城區—郊區的功能分化。在規劃布局產業發展的同時,就業空間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制造業就業人口由集中城區分散至郊區,工業和商業等產業空間及其居住空間之間由混雜趨于相互分離,由此導致產城脫節、職居分離和結構失衡等現象比較明顯。主要表現為白天在郊區上班、晚上回市區居住,出現新城新區“夜空心化”,城區道路“擁堵化”的現象。
圖12:“鐘擺式”交通加劇道路的擁堵
究其原因,引發“新區空城”的因素涉及區內外、微宏觀等多方面,既包括產業發展、區域經濟差異、發展不平衡等經濟因素,最主要的還是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及社會公共服務不足所致。
公服優先、產業帶動是規劃新城的一大原則,也是經過不斷實踐檢驗可行的措施之一。新城開發貫徹產城融合的理念也是目前的趨勢。
首先,在公服優先、產業帶動的新城開發中,政府部門應綜合考慮服務對象多元性的差異化配置,做好中小學、社區公園和社區服務機構等配套建設,構建“城市級—片區級—社區級”的三級城市公共服務配套體系,切實保障新城新區內的產業員工和居民享受與主城區同等設施的權利,提高新城新區核心競爭力。
圖13:公共服務設施分級配置模式
其次,要重塑公共服務配置有效性機理,多方式保障設施落地。解決目前存在的公共服務設施缺位,服務配套缺失,功能規劃單一,導致職住不平衡、鐘擺式交通、潮汐式生活、城市與產業融合脫節等問題出現,削弱了相關產業的競爭力。
圖14: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
最后,還應著眼于“人”這個核心,回歸“人民的名義”。新城新區的建設,最關鍵還是要圍繞“人”的發展需求來推進。只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了,才能使新城新區或是開發區真正吸引人氣,疏解中心城區的功能承載壓力。最終實現在以城市為載體,滿足人們的生產需求和生活需求,形成持續發展、和諧共生、充滿活力的城市氛圍。
圖15:產、城、人三者相互關系
率先發展教育設施,吸納人才入區創業,實現新區發展所需的基本人口和活力后,逐步發展其他公共服務設施,達到新區的持續化發展。按步驟、分階段、有主次的進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明確各階段的主導建設的公共設施,強化新區公共設施建設時序的約束力,以保障新區發展各階段的人力資本總量及建設資金高效使用。
反思:有效的公共服務配置是城市運轉、產業發展和居民生活的有力支撐與重要保障。“新城開發”沒有完善的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就沒有城市發展的載體,就無法吸引優秀人才、特色產業集聚以及市民的入住,新城就是“空城”。因此,在服務生產和生活的公共服務配套建設方面,不能一快一慢,更不能脫節分離。一方面,公共服務設施是新城發展的前端基礎和基石,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在集聚新城新區的“大軍未動”之前,需要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糧草先行”,并依據其輻射效應,促使新城新區建設迅速啟動。另一方面,基礎性公共服務的高效配置與合理分配,不僅會提升新城生活生產環境的公共服務舒適度與滿意度,而且也會吸引更多人才人員進入新城生產生活,帶動產業轉移集聚,催化產城深度融合。
結語
END
反腐的初衷是以“人民的名義”,規劃設計也應如此,無論是舊城改造,還是新區開發,將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設計就是值得的,規劃將可能不再是“紙畫,墻掛”了。最后附打油詩一首:
追劇有思考,
理智價更高,
一心為人民,
規劃會更好。
但是該休息也還得休息!
參考文獻
[1].汪洋. 城市住區更新政策決策與模式研究--理論.實務及案例[M].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3.
[2].吳丹. 基于社區的“三元互動”舊城更新規劃策略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12.
[3].鄭德福, 馬倩. 轉型時期“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交織——上海南匯工業園區規劃調整中多元訴求實現機制初探[C]// 2012中國城市規劃年會. 2012.
[4]袁媛, 楊貴慶, 張京祥,等. 社區規劃師——技術員or協調員[J]. 城市規劃, 2014, 38(11):30-36.
[5].黃鷺新, 謝鵬飛, 荊鋒,等. 中國城市規劃三十年(1978—2008)縱覽[J]. 國際城市規劃, 2009, 24(1):1-8.
[6].周媛媛, 牟江. 從當代價值觀看風景園林在人居環境建設中的意義--以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為例[J]. 現代園藝, 2016(10).
[7].高綱彪. “產城融合”視角下產業集聚區空間發展研究——以商水縣產業集聚區為例[D]. 鄭州大學, 2011.
[8].賀傳皎, 王旭, 鄒兵. 由“產城互促”到“產城融合”——深圳市產業布局規劃的思路與方法[J]. 城市規劃學刊, 2012(5):30-36.
[9]史薇. 寶雞蟠龍新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
[10]孫茹, 馬菊, 陳曉鍵. 高新區公共服務設施需求分析與建設對策初探——以西安高新區為例[C]// 201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 2013.
--------------------------------------
文章來源:北斗城鄉規劃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最終影視版權歸《人民的名義》劇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