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15662672636
電話:15662672636
郵箱:didihay@qq.com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
發布時間:2024-11-16 點此:2640次
在俄羅斯和中國完成首批訂單,即制造蘇三五戰斗機并交付之后,有臺灣的媒體表示出強烈的嫉妒,這顯然是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進一步發展表示的強烈不滿。同時也是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關系進行了進一步的挑撥離間,然而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臺灣的聯合媒體居然報道說,俄羅斯為了阻止中國對其軍事武器的仿造,竟然將賣給中國的戰斗機的發動機矢量推力關鍵部位焊死,但事實并非如此,俄羅斯媒體報道說,俄方雖然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手段和措施來維護自己產權的利益,但是并沒有焊死發動機這樣的說法,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無疑是表示出某個國家的領導人物在軍事方面的無知,所以這很明顯是臺灣媒體對于中俄關系的發展而抱怨的手段。
在軍隊使用的發動機某些領域的相關技術和原理上,中國早就能夠獨立生產并且研制出相應的渦扇發動機,中國國產的發動機的性能不亞于俄羅斯生產的AL-31f,中國在生產發動機的技術方面并不比其他國家差,甚至中國生產的發動機比俄羅斯以前生產的發動機性能還要有所提高,但是它們生產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中國生產的發動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三維矢量管,這樣的改進提高了戰斗機的機動能力,使之在戰場上更加靈活,從而適應復雜和惡劣的環境變化。
不想讓中國仿造他們國家的發動機,他們對發動機直接采取硬性焊死,那么發動機的性能以及發動機的能力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中國是絕對不可能接受這種狀況的,而對于俄羅斯來說,這也是費力不討好的事,而從國家的角度來講,一般的國家都是不會愿意這么做的,而如果將發動機的內部焊死,就會給發動機以及飛機都造成嚴重的損害,相信沒有哪個國家會容忍這樣的情況。
所以并不是像臺灣媒體報道的那樣,中國購買蘇35并不是為了仿制他們的技術,而是為了了解更多的戰斗而購買這種戰機來進行學習的。而中國的科研能力非常的出色,如果中國能夠知曉俄羅斯所有飛機零件的屬性,那么也許會為他們提出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案出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