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15662672636
電話:15662672636
郵箱:didihay@qq.com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
發布時間:2025-08-14 點此:108次
6月4日,不少年輕消費者在一購物中心內嘗試使用一臺免費打印照片的機器。 記者 朱蓉 攝
只要關注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免費打印照片,這樣的“便宜”你撿不撿?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免費打印照片”的機器從餐飲商家門口走入了星城各大熱門商圈的購物中心。使用該機器,消費者可以免費打印1至5張不同的照片,前提是按機器提示關注不同的微信公眾號。雖然步驟繁瑣,但這種立等可取、免費打印手機照片的服務很受歡迎。
不過,世界上是否真有免費的午餐呢?
【現象】
免費照片打印機走俏星城“照片沖洗店越來越少,心儀的照片都只能儲存在手機里。這種機器可以免費打印照片,挺方便!”據大四學生小宋介紹,微信照片打印機在她的朋友圈里熱度還挺高,“有時會提前將要打印的照片編輯好,看到打印機就可以直接打印節省時間。”
6月4日晚,記者在7 Mall購物中心看到,在餐飲更加密集的2至4層電梯口均擺放了一臺47寸in RedBox打印機。在3樓的打印機周圍,5名消費者正在排隊打印照片。
記者觀察發現,消費者若想使用該機器免費打印照片,前提是按機器提示關注不同的微信公眾號。關注一個公眾號可獲得一次打印機會,每人單日最高打印量為5張。盡管步驟繁瑣,但這種立等可取、免費打印手機照片的服務依然受到年輕人歡迎。
據i city美好生活中心餐飲店“胖哥倆”員工李俊豪介紹,若遇上周末用餐高峰期,排隊打印照片成為常態,一天需要100張相紙。此外,陌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彭小姐也透露,在湖南地區,公司經手的相片打印設備日均打印量已超過5000張。
如今,這種免費打印、立等可取的照片打印設備,正從餐飲商家門口走進星城各大熱門商圈的購物中心。在i city美好生活中心、德思勤四季匯購物中心、華潤萬象匯等多個購物中心內都投放了形態各異的照片打印設備,其中甚至包括總服務臺旁、一樓中庭附近等關鍵位置。
【揭秘】
照片打印實為“吸粉神器”
世界上是否真有免費的午餐?記者調查發現,今年以來,免費照片打印機的投放點,已開始從飯店門口向商場入口、電梯口等相對開放、人流密集的區域進行轉移。如果說,餐館免費打印機是為了安撫等位顧客,那么,擺放在公共區域的打印機為的又是什么?
通過打印照片之前“上傳照片至指定公眾號”或成為關鍵。彭小姐就透露,一般而言,照片打印設備運營公司的盈利是通過幫助微信公眾號漲粉收取一定費用而獲得,“漲粉的價格依據關注時的排列順序稍有高低,一個粉絲的單價為1元至2.5元,留存率約80%。”據她介紹,目前該公司主推的in RedBox2.0版打印設備具有當場拍攝打印的功能,“顯示屏上產品展示功能更加豐富,也更像一塊行走的廣告牌。”
相紙邊框成必爭之地
相紙邊框的宣傳位也成了商家實現二次宣傳的必爭之地。目前,相片打印設備開始從大體積機器向22寸小體積打印機轉變,同時,這些打印機在相紙打印模版的設計上也進行了升級。
據經營微信相片打印機租賃服務的曹先生介紹,“相機里的相紙通常可以根據商家需求私人定制,如加印門店地址、二維碼、電話等相關信息。”他認為,只要用戶將打印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印有門店信息的相片可以引發“羊群效應”,進一步提升門店關注度和熱度。
此外,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超過50%的消費者也表示,將免費打印的照片轉發到朋友圈之后,詢問餐廳口感和性價比的評論不在少數。
記者 朱蓉 實習生 黃亞蘋
觀點“吸粉”還是要靠優質內容“吸粉神器”的效果究竟如何?根據關注免費照片打印機的指引,記者嘗試關注了幾個不同微信公眾號。記者發現,大部分公眾號超過80%的推送內容瀏覽量不超過2000人次。其中,一個名為“星城in生活”的個人訂閱號,文章的最近更新日期更停留在了2015年1月6日。
“相比網絡推廣,同城公司選擇用相機打印機"吸粉"一般是考慮到連帶率。但借助外力吸粉考驗商家的活動執行力和推廣程度,要獲得活躍用戶終究只能依靠優質內容。”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李文康如是說。
提醒
恐泄露個人隱私
從前兩天火遍朋友圈的麥當勞微信準考證自動生成互動,到微信號上傳照片即可免費打印,隨著移動互聯網不斷快速的發展,掃描二維碼并上傳照片,也給消費者帶來個人隱私泄露的隱患。
“有次吃燒烤等位時想打印照片,卻發現缺紙無法打印。”長沙白領周小姐回憶,當時已關注了公眾號,照片也上傳了,最擔心的還是未成功打印的照片是否會在機器重新裝紙后被打印出來。
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免費照片打印機投放方為吸引消費者關注,將很多不同消費者曾經上傳打印的照片貼在機器周圍,而機器如在使用中發生故障,因當場無法解決,確實可能造成上傳的照片打印滯后、遺留等問題的出現。
律師說法
掃碼支付維權難
當消費者通過個人微信號上傳了個人照片,這部分隱私由誰來保護?
對此,湖南云天律師事務所律師楊親輝就表示,商家的此類行為可看成捆綁強制服務,可能造成隱私泄露、資金安全問題,“若因商家原因導致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商家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楊親輝認為,在掃碼支付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仍未完善,并且在掃碼過程中涉及多個后臺,消費者取證難度較大,導致消費者維權難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