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弘鋒機械官網(wǎng)
手機:15662672636
電話:15662672636
郵箱:didihay@qq.com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qū)
發(fā)布時間:2025-01-14 點此:1533次
網(wǎng)羅發(fā)布信宜本地最熱資訊、新鮮事、搞笑料、風水易學、旅游信息等,歡迎關注“網(wǎng)羅信宜”微信公眾號 諸多優(yōu)質內容,最接地氣、重服務的本地微信平臺!關注我們妥妥沒錯!(廣告合作:186 6681 5337)
陳金釭(1820~1863)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范湖鎮(zhèn)清湖村人,清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曾在信宜鎮(zhèn)隆建立“大洪國”。
繼凌十八起義之后,又一場農民革命風暴席卷了信宜大地。這場斗爭的領導者,就是廣東天地會的首領之一、農民政權“大洪國”的建立者陳金釭。陳金釭自稱南興王,將信宜學宮作為皇宮府。1864年9月,陳金釭被誘殺,“大洪國”起義遂告失敗。為了解信宜這一段傳奇歷史,記者近日來到“大洪國”遺址——信宜鎮(zhèn)隆鎮(zhèn)學宮,并就這一段歷史采訪了該鎮(zhèn)的有關負責人。
大洪國王宮南門
曾經(jīng)輝煌的信宜學宮
當日,記者來到學宮時,天氣還好,學宮外的紅墻也異樣醒目。然而學宮里面,很多地方都是殘垣斷墻,大成殿因為供奉著唐代堪輿大師楊筠松,所以修繕較好,其它地方幾乎是雜草叢生了。陪同我們到此采訪的鎮(zhèn)隆鎮(zhèn)有關負責人說,學宮大門不設防,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到此參觀,畢竟它有一段不尋常的歷史,“除了游客到此尋找當年的傳奇,還有三水的有關學者到此考察……”
信宜學宮位于信宜縣鎮(zhèn)隆鎮(zhèn)八坊村文明街。始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幾經(jīng)修建,至清乾隆四年(1739年)按清代風格改建。現(xiàn)僅存欞星門、賢關坊、圣域坊和大成殿。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學宮原有欞星門、玄關坊、圣域坊、泮池,中有大成殿、東西配、東西廡,后有明倫堂、尊經(jīng)閣,造型莊嚴雄偉。學宮座北向南,東西通面寬30米,南北通進深為120米,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大成殿為磚木結構,面寬15米,進深14米,抬梁式構架,以石質蓮花柱礎奠托的鐵梭木大柱承重,木質斗栱裝飾著龍頭和卷云刻紋。歇山頂,重檐四出,正面屋檐下有一排釉陶竹枝欄桿。現(xiàn)僅存欞星門、賢關坊、圣域坊和大成殿。1989年,信宜市政府對學宮進行局部維修,有一部分改為鎮(zhèn)隆小學校舍。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信宜學宮為文物保護單位。
“陳軍”南下直趨信宜縣城
1820年,陳金釭出生于廣東三水一個貧苦的老百姓家庭,他自少學箍桶,以此糊口。當時的清朝已開始衰落,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陳金釭愛打抱不平,在烽煙四起的清末,他與朱子儀、盧偉一起成為廣東西江三合會組織的“洪義堂”首領。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義,極大鼓舞了廣東各地的天地會,咸豐四年(1854),廣東天地會在首領陳金釭等人率領下在三水范湖鎮(zhèn)豎旗起義,當?shù)厝罕娂娂婍憫O特S十一年(1861年),陳金釭率領起義軍攻克廣東懷集縣城,宣告建立“大洪國”政權,稱南興王。他繼續(xù)南下廣西蒼梧,占領了岑溪縣南渡、水汶。此時,信宜天地會首領、秀才李可鐘把信宜縣內的虛實向陳金釭報告,并建議迅速乘虛攻進信宜縣,占據(jù)縣城。
當?shù)劓?zhèn)干部講述故事
李可鐘的建議被陳金釭采納。咸豐十一年正月十五日(1861年2月24日),陳金釭派鄭金、劉超分兩路先進入信宜。次日攻破任姓堡,殺死地主兵200人。正月二十日,陳軍大敗清軍都司楊紹能、千總陳輔龍于信宜安莪。二月初三,陳軍猛攻信宜池垌豐沖,當時的信宜知縣崇鏻駐橫茶,聞訊陳軍攻到,倉惶逃遁,過縣城而不敢入,縣衙其他人員亦作鳥獸狀散。陳軍如入無人之境,下東鎮(zhèn),直趨縣城。二月初四(1861年3月14日)黎明,陳軍進入信宜縣城(鎮(zhèn)隆)。
“大洪國”威震粵桂邊地區(qū)
咸豐十一年二月十七日(1861年3月27日),陳金釭進入信宜縣城(鎮(zhèn)隆)。他以縣城為大洪國首府,仍稱南興王,以學宮為王宮,信宜縣署衙門為元帥府,大路街冼太廟為迎賓館(又稱招賢館)。陳金釭封信宜李可鐘為給事中,協(xié)助處理政務;鄭金為元帥;封李可鐘族弟、信宜天地首領之一的李一貫為都督。在取得信宜天地會的全力支持后,又派員分封西寧、封川、岑溪、容縣等天地會首領。還取得陽江、恩平、陽春等縣農民起義隊伍的聲援。陳金釭擁兵10萬余眾,據(jù)地千里,威震粵桂邊地區(qū)。
在政治上,陳金釭采取嚴厲打擊地主豪紳;經(jīng)濟上限制富戶,向他們重征“洪租”。在商業(yè)上,他在信宜城南門外創(chuàng)建新圩,實行輕稅、互利的商業(yè)政策,同時發(fā)展手工業(yè)和農業(yè)生產(chǎn)。
大洪國王宮內一景
陳金釭在信宜建“大洪國”后,為了鞏固其政權,在軍事上采取兩大戰(zhàn)略措施:第一、包圍高州府;第二、打擊地方勢力。1861年4月21日,陳金釭派兵襲擊茂西,大敗鄉(xiāng)勇團練于南塘;又急馳至茂北,攻克勇營,全殲清軍。1861年11月20日,陳金釭派部將劉超師出茂名,分兵下窺高州府城,疾馳至府城北關。因為襲擊化州城和高州城都失利,陳軍改變計劃,于1862年5月15日派元帥鄭金率軍出茂名,迅速攻占了根子圩和分界圩,進軍至電白羊角圩。
陳軍與清軍的三大戰(zhàn)役
為了攻占高州府,陳金釭軍與清軍進行了三次著名的戰(zhàn)役,分別是“石骨攻守戰(zhàn)”,“錢排、龍灣爭奪戰(zhàn)”、“云開外圍戰(zhàn)”,從幾個外圍試圖攻破高州城的防線。
石骨圩是信宜云開、馬貴通往高州城的要沖。1862年3月7日,陳金釭令能征善戰(zhàn)的鄭金和劉超圍攻據(jù)守石骨圩的清軍副將潘其泰營,激戰(zhàn)兩晝夜,潘其泰失敗。
1862年1月,新任信宜知縣黃德游統(tǒng)軍從云開出擊,攻占信宜沙底、龍灣。陳金釭令鄭金迎敵,大舉反攻,迅速收復沙底、龍灣。陳金釭與黃德游都是為爭奪、控制云開--龍灣--馬貴--高州府城這條通道,反復爭奪,戰(zhàn)斗激烈,雙方都傷亡很大。
指揮部目前僅剩一面墻
1862年1月,鄭金在收復沙底、龍灣后,逼得黃德游退守云開。云開四面被陳軍所圍,所有交通道路都被陳軍所截斷。黃德游惶惶不安,但云開易守難攻,陳軍要俘到他亦非易事。
親信叛變致“大洪國”崩潰
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廣東提督崑壽赴高州督戰(zhàn),令被陳軍打敗的清軍潘其泰、方耀、卓興等部集中力量進攻信宜。八月初二(9月14日),陳軍將領高亮、麥腎受到方耀、卓興兩軍夾攻,戰(zhàn)斗慘烈。鄭金卻按兵不動,坐視不援,致高亮、麥腎陣亡。
鄭金深感清兵強大,在信宜城稱病不出,暗中派他的心腹陳瑞燾和甘文鑒與崑壽聯(lián)絡。崑壽準許鄭金立功自贖,鄭金于是決定叛變投降。
1863年10月20日,鄭金以研究軍事誘騙陳金釭到元帥府,伏殺了陳金釭,斬下首級送到清參軍方耀營寨。鄭金率眾投降,方耀進入信宜縣城,轟轟烈烈的“大洪國”因此土崩瓦解。
策劃:柯麗云
文:茂名晚報記者 車杰蓉
圖:茂名晚報記者 黎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