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欧洲-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亚洲国产片-亚洲国产片高清在线观看-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夜天战-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

歡迎訪問弘鋒機械官網

專注液壓升降貨梯生產定制20年

產品質量有保 售后7×24小時服務

24小時咨詢熱線:15662672636
聯系我們
tel24小時咨詢熱線: 15662672636

手機:15662672636

電話:15662672636

郵箱:didihay@qq.com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

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正文

新聞資訊

10米電動升降機價格多少(十米的升降機有多重)

發布時間:2025-02-01 點此:1780次

  地球百分之70以上的面積都是海洋,控制海洋就是控制世界!海權博弈的本質馬漢是這么說的:海權即憑借海洋或者通過海洋能夠使一個民族成為偉大民族的一切東西!

  如何獲得海權?比如中國南海,我們如何在那里行使我們的權力而不被他國制約?海軍就是最關鍵的保證!

  海軍主戰艦艇隨著歷史的演變武器自身也在演變,大帆船、蒸汽鐵甲艦、巡洋艦、戰列艦、航空母艦都是曾經的海戰之星。如今還有海戰王牌嗎?

  嚴格意義上說,已經沒有了。大多數二戰武器皆已造到淘汰,但唯有航空母艦沒有被淘汰。因為航母在體系作戰的架構中獲得了新生。是否擁有航空母艦,已經被視為是衡量一支海軍是否具有進攻能力的重要指標。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北洋水師定遠艦1:1復制品。在蒸汽鐵甲艦時代我們并不落后。

  中國自民國時期就首次提出過航母戰略,但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戰略擱淺了。新中國成立后,海軍的發展一直是圍繞著“空潛快”展開的,也就是轟炸機、潛艇、快速導彈艇。這樣的海軍只能保衛近海,隨著中國國家利益觸角的全球延伸,中國海軍也順勢而為逐漸朝著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藍水海軍目標發展的具有全球行動能力的海軍。

  那么,中國航空母艦有什么發展規劃?我們的戰斗力又是如何呢?且看下表的最新航母戰力排名: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第十名:胡安·卡洛斯一世號 國家:西班牙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武力投送艦(英語:Juan Carlos I Strategic Projection Ship)是西班牙海軍的一艘融合了輕型航空母艦與兩棲攻擊艦功能的多用途軍艦。

  本艦具有直通飛行甲板和艦艏的滑躍甲板,適合艦載機的垂直或滑躍起飛和垂直降落,可適應鷂式戰斗機以及未來的F-35戰斗機的起降。該艦將優先地作為航空母艦使用,特別是在西班牙金融和經濟困境中退役了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之后,將接替其航母職責,該艦得名于西班牙前任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第九名:加里波第號 國家:意大利

  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是意大利海軍第一艘輕型航空母艦,1987年入役,可承擔反潛、海上巡邏、海面搜索、營救等多種任務。艦上可載16架垂直和短距起降飛機或18架直升機。該級目前僅加里波第號一艘,編號c551,1981年5月開工建造,1987年正式服役。

  在現階段,加里波第號航母一般僅搭載16架海王反潛直升機,左舷飛行甲板分為6個直升機起降點,但甲板首部6.5度滑撬,并沒有相應的垂直短距起降飛機操作設施;上層建筑前各段一部18*10米,1噸升降機;機庫面積為110*15*6米,平時14架飛機置于機庫,4架停放在甲板。預計,加里波第號的后續艦馬列尼號將于90年代中期制造,其排水量可能稍大于首制艦。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加里波第號是繼無敵級之后出現的又一具有代表性的輕型航空母艦,它比無敵級更輕型,排水量只有無敵級的三分之二,號稱世界上噸位最小的航空母艦。它的外形與無敵級大致相同,也是直通式飛行甲板,首部甲板有6.5o的上翹。經過周密細致的設計,噸位雖小,卻可載16-18架飛機。艦上武器配置齊全,反艦、防空及反潛三者攻防兼備,既可作為航母編隊的指揮艦,又可單獨行動。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動力采用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大、啟動快、操縱靈活的燃氣輪機,使航速達30節,而且機動性強,從靜止狀態到全功率狀態只需3分鐘。該艦的主要任務是在地中海執行警戒巡邏,扼守和保衛直布羅陀海峽通道,單獨或率領特混編隊遂行反潛、防空和反艦任務,掩護和支援兩棲攻擊,為運輸船隊護航,確保海上交通線暢通等等。

  1993年,它開始搭載固定翼飛機,從而大大提高該艦的制海、制空作戰能力。近幾日,意大利已計劃建造一艘類似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為20100噸,載機為12架AV-8B,4架EH101反潛直升機和3架EH101預警直升機。

  第八名:超日王號 國家:印度

  維蘭瑪迪雅號航空母艦(INS Vikramaditya,或“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直譯為“超日王號航空母艦”)原本是蘇聯海軍/俄羅斯海軍基輔級航空母艦的4號艦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起造時原名巴庫號),2004年轉讓給印度并展開大規模改造工程,由垂直起降載機巡洋艦(蘇聯海軍的稱謂)改為可常規起降載機的航空母艦。于2013年11月16日交付給印度海軍。

  超日王號航空母艦改裝的核心是米格-29K戰斗機上艦。把原本在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上的武器全部拆去,包括位于船頭至艦橋之前的前甲板上武器系統,把艦艏變成14.3°的滑跳甲板(重1500噸、長度52米的滑越甲板模塊)以便米格-29K能以此短距滑跳起飛,飛行甲板上有兩個起飛位置,1號起飛位位于艦橋左側起飛距離105米,2號起飛位在斜向甲板區靠近飛行甲板左舷,起飛距離180米,從該艦試航時的新聞圖片發現,在起飛位未安裝可收放得用于阻擋飛機尾噴管高溫氣流的偏流板,另外還設有六個垂直起降點。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夾角為5.5°的斜向甲板加上三條阻攔索以便讓米格-29K降落時用著艦鉤鉤著減速,還有著陸助降設備,此外,擴張左右舷甲板,飛行甲板總面積增大,不過,由于飛行甲板總長有限,甲板前部的起飛區與后部斜角甲板的降落區呈交叉重疊布置。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保留了原本在艦橋內側的升降機,擴大了位于艦橋后的另一個升降機。 至于原本已損壞的?爐全部予以更換,改裝全新的意大利制造的柴油發電機,艦橋上蘇聯時期的雷達等電子設備大多被拆除予以更新,在艦橋上安裝有“軍艦鳥”三座標雷達、“平網”三座標雷達、“圓頂帽”導航系統以及電子戰系統,在艦橋后面的右舷新增一個塔桅安裝電子設備,導航和著陸輔助系統包括光學著陸系統。

  維克拉姆帝亞號在俄羅斯改造完成時,尚未配備自衛用武器系統,計劃回到印度后加裝防空導彈。由于原先設計飛行甲板前部兩舷沒有設置防御武器安裝平臺,對前半球對空點防御可能會存在缺陷。 改造后的維蘭瑪迪雅號航空母艦形似一艘縮小版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

  第七名:庫茲涅佐夫號 國家:俄羅斯

  庫茲涅佐夫號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它以“基輔”級航空母艦為基礎進行設計,但飛行甲板有了足夠的長度,防衛能力也有了較大的加強,也是俄羅斯最新型的航空母艦。建造于前蘇聯時期,原名蘇聯號、克里姆林宮號、布里茲涅夫號、第比利斯號,1991年服役時易名為庫茲涅佐夫號,舷號063。與其他俄制航空母艦一樣,扣除艦載機仍有相當強大的戰斗力量。現部署于俄羅斯北方艦隊,是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庫”艦裝載了強大的防空火力。主力為4座SA-N-9垂直發射防空導彈,每座有6個發射單元,每個單元備彈8枚,總共備彈192枚,射程15千米;另有8座CADS-N-1“喀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系統配置為2座30mm6管炮和8枚SA-N-11近程導彈,火炮射程2500米,導彈射程8000米;此外還有AK-630型6管30mm炮4座,射程2500米,發射率3000發/分。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作為反潛武器,該艦在艦尾兩舷處各布置了1座RBU-12000十聯裝火箭深彈發射器,射程12千米。其電子設備有:1部“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1部MR-710“頂板”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部MR-320M“雙支撐”對海雷達;4部MR-360“十字劍”火控雷達,用于SA-N-9;8部3P37“熱閃”火控雷達,用于SA-N-11;1部“蛋糕臺”戰術空中導航雷達。電子對抗設備為“酒桶”和“鐘”系列,另有2部PK-2和10部PK-10干擾箔條發射器。

  “庫”艦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是一個奇妙的“混合物”:它既有艦隊型航母特有的斜直兩段甲板,又有輕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翹角滑躍式起飛甲板;沒有裝備彈射器,卻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戰斗機。這之中的奧妙就在于它將英國首創的“滑躍式”起飛方式與自己氣動性能優異的蘇-27戰斗機相結合,在犧牲飛機作戰性能的情況下,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大型航空母艦”,但仍自稱為“載機巡洋艦”。“庫”艦的服役使世界海軍中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這一新穎的航母起降方式。通常情況下,其載機方案為:20架蘇-33戰斗機,15架卡-27反潛直升機,4架蘇-25UGT教練機和2架卡-31預警直升機。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滑躍式起飛方式存在一些缺點,艦載機是依靠自身動力,通過甲板滑行起飛,但此舉要求飛機必須逆風起飛,而且滑跑距離很長,天氣情況稍差一點,就不能正常起飛。另外艦載機在滑跳起飛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燃料,導致滯空時間縮短和攜帶武器的減少,嚴重影響戰斗力發揮以及無法起飛固定翼預警機。

  它的艦載機型號雖少卻性能優越。美國大型航母搭載有七八種艦載機,而“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僅搭載有4種型號艦載機,即18架蘇-33戰斗機、4架蘇-25UTG攻擊機、15架卡-27直升機和2架卡-31直升機。蘇-33戰斗機是蘇-27的艦載型,原叫蘇-27K戰斗機。它既保留了蘇-27的全部優點,又作了多方面的適應艦載的重大改進。它首次使用了水平全動式鴨翼,大大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以及從甲板上短距起飛的可控性和穩定性。機上裝有駕駛導航系統,可以保證飛機自動完成從降落到著艦整個過程。機上還裝有邊跟蹤、邊掃描的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和其他先進電子系統,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可擔負各種作戰任務。它既能掛空空導彈進行近距格斗,又能掛空艦導彈打擊敵方水面戰艦,還能掛航空炸彈對陸實施攻擊。卡-27反潛直升機也具有相當強的反潛能力。

  它自身防御火力超過了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一般來說,航母僅配備少量的防御自衛武器,防御任務主要靠航母編隊的驅護艦和航母上的艦載機來擔負。可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除艦載機外,還擁有大量的武器裝備,其戰斗力比普通巡洋艦都強。在它艦艏的飛行甲板下方共裝有12座SS-N-19垂直發射反艦導彈裝置。這種導彈可通過衛星接受目標信息,實施超視距打擊,最大射程可達550公里。它的防空武器更為強大。在飛行甲板兩側前后4個舷側平臺上布置4組6×8個發射單元的SA-N-9艦對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共裝有導彈192枚。4個舷側平臺還裝有8座CADS-N-1彈炮合一近程武器系統,每座系統包括2座6管30毫米AK-630炮和2組4聯裝SA-N-11近程艦對空導彈。不難看出,該艦的防空火力已遠遠超過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足以有效地抗擊對方大數量、多批次、多方向的“飽和攻擊”。此外,該艦的反潛能力同樣十分強悍,除配有反潛直升機外,還有兩座10管RBU-12000火箭深彈發射裝置。為了最大限度地增強作戰能力,該艦也配備了眾多的俄羅斯最先進的電子裝備,如十分引人注目的“天空哨兵”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與大名鼎鼎的美國“宙斯盾”艦載雷達極為相似,具有跟蹤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等優點,能對多批次目標進行探測、識別和跟蹤。

  第六名:遼寧號 國家:中國

  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舷號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裝后中國將其稱為001型航空母艦。

  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號于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于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制造,及將其用于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戰斗群

  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斗群,戰斗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志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斗群能力。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戰斗群

  第五名:中國國產航母

  近日網絡上出現的一組圖片,再次引發了一輪“國產航母上船臺”的熱潮。圖片顯示,大連造船廠疑似在建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001A型。該艦4月份上船臺,如今該船只的艦體線型已經非常清晰,可輕易分辨出它采用了大型民船上很少見的外飄船體高速線型。

  幾乎所有軍迷都知道“航母八月上船臺”的江湖傳說。這句話雖然已經成為軍事愛好者之間用于調侃的短語,但近日網絡上出現的一組圖片,再次引發了一輪“國產航母上船臺”的熱潮。圖片顯示,大連造船廠疑似在建造排水量約數萬噸的大型軍用船只。

  有傳言稱,這一大型軍用水面艦艇有可能是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001A型。香港媒體就國產航母問題采訪到了多位解放軍高級將領,首次證實國產航空母艦已經開始建造。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國產航母將是遼寧艦的升級進化版

  海軍技術少將馬偉明更是透露,中國航母使用的電磁彈射器也已經進入工程狀態,等于宣告研制成功,并稱中國航母電磁彈射器的先進程度甚至比美國更優。

  此時距離遼寧號航母服役的2012年已有兩年多的時間,根據軍方證實的國產航母開建消息推算,國產航母的立項時間早在遼寧號航母服役之前就已經啟動。可見中國軍方對于航母這一戰略裝備的需求程度。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圖為遼寧號續建圖

  中國為何急于開建國產航母?

  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是主因,時間進入2015年按照實際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越美國,按照GDP計算中國也是僅次于美國的經濟超級大國。所以中國更需要一支符合自身國際地位的海軍力量。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由過去的高耗能發展模式開始進入調結構的低耗能高技術的發展模式,由此帶來的效應是大量低產值外資外企開始向國外轉移,中國人也在利用積累了三十多年的財富開始走向世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就是走出去戰略的經典寫照。

  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也是中國急切發展航空母艦這種遠洋作戰平臺的原因。

  近幾年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美國也認識到了中國足以挑戰其霸權地位的潛力,因此加緊調整強化亞太聯盟,企圖通過軍事手段讓中國人過的不那么順風順水延緩美國的衰落時間的到來。北京高層也正是看到這一外部威脅的存在,所以決定推進中國的航母之路。

  據媒體報道稱,中國未來至少需要四到六艘航母,眼下已經開工的國產航母屬于滑躍式起飛的常規動力航母。與遼寧艦的變化差異不大,為什么我們要急于開建一艘與遼寧艦相似的航母呢?

  因為中國真的等不及了,美日威脅步步緊逼臺灣問題懸而未決,這些都是中國急于改變海軍力量現狀的現實原因。為了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多艘航母,我們制定了一個航母發展的時間規劃:

  中國第二艘航母(第一艘國產航母)交付時間:2019年

  第三、四艘航母交付時間:2022年左右

  其中第三艘航母為雙蒸汽彈射起飛的常規動力航母(類似美國的小鷹號航母)

  第四艘航母為電磁彈射起飛的核動力航母(類似美國的福特級航母)。

  第四名:戴高樂號 國家:法國

  11月13日,法國巴黎遭遇二戰以來最大恐怖襲擊。總統奧朗德宣布這是恐怖主義的“戰爭行為”,作為報復,法軍派出“戴高樂”號航母空襲位于敘利亞的“伊斯蘭國”大本營。那么,“戴高樂”號是一艘什么樣的航母?其能對恐怖分子造成多大打擊呢?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以法國著名的政治家與軍事家夏爾·戴高樂命名,是法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不隸屬于美國軍隊的核動力航母。然而與美軍十萬噸級、早已成熟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相比,戴高樂號航母的成長之路卻異常苦逼。

  法國在歐洲國家中屬于比較另類的一種,其內政外交向來強調獨立自主,同樣在軍事上也表現出了特立獨行的特性來。1966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宣布退出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即是強調軍事獨立的反映之一,而“戴高樂”號航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上世紀70年代末,為保持其大國形象、對抗華約組織和蘇聯軍事威脅,法國決定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這一方案在1980年得到通過,當時法國國防委員會批準建造的數量是2艘。但由于80年代蘇東劇變發生,法軍的戰略也隨之改變,航母的性能指標也一改再改。

  到1989年,拖沓了近十年之久的航空母艦計劃終于開始動工。這一四萬噸級的航母被法國人寄予厚望,同時其設計指標也高到了埃菲爾鐵塔之上。如何高?第一,要上核動力;第二,要用彈射器;第三,要上固定翼預警機。區區四萬噸排水量的小身板能吃得消嗎?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航母之所以使用核動力是因為核反應堆能使艦船在續航能力、動力性能上具備優勢,同時可節約燃料體積,省下寶貴的艦上空間。相對于柴燃動力,核動力固然是好,然而好的東西需要的是技術的支撐,而法國人顯然在這方面不過關。

10米電動升降機價格多少(十米的升降機有多重)

  法國原計劃設計一套新的艦用核反應堆用于航母動力,但無奈難度太大,制造商搞不出來,這時航母已經建造3年時間。法蘭西海軍著急啊!為了應急,制造商不得不將核潛艇上的K-15壓水式核反應堆修改后用于航母。

  應急的玩意兒如何堪用?結果就是麻煩一大堆。其冷卻系統故障、駕駛艙底部強震、動力泵故障等一大批問題接踵而至。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原始設計,難以根治,這就導致了“戴高樂”號航母的最高速度僅僅27節,甚至比50年前制造的“克萊蒙梭”號還慢了5節!

  核動力上裝逼不成反被X并沒有讓法國人好高騖遠的姿態有所放低,還要堅決上彈射器。然而,法國并沒有設計制造彈射器的能力,這怎么辦呢?買吧!當時世界上能制造航母彈射器的國家只有美國,高盧雞不得不向山姆大叔低下了高昂著的頭顱。

  然而美國佬是無利不起早的黃鼠狼,見到高盧雞自己送上門來,哪能不狠宰一刀?于是彈射器的報價,很黑。法國人可咽不下這口氣,回頭給國內制造商下死命令,必須搞定!然而,還是搞不定。最后還是不得不購買美國貨,據說彈射器價格是美國國內價格的三倍以上。

  被宰的不僅僅是彈射器,固定翼預警機也是法國人心頭的痛。原因很簡單,自己搞不定嘛!搞不定就去買唄,苦逼的是賣家還是黑心的美帝國主義。法國人欲哭無淚,僅僅彈射器、E-2C“鷹眼”預警機兩項就耗資近 11億美元,坑得不是一般的慘!

  要說11億美刀還不算讓法國人頭大的話,那么拿出計算器算算整個“戴高樂”號航母項目的預算大的就不只是頭了。本來“戴高樂”號的預算是120億法郎,結果到2000年11月為止,其花費已超過800億法郎,是預算的6倍多。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事情還不算完,當買來的E-2C“鷹眼”預警機到貨后,悲催的法國人發現一個問題:甲板不夠長,滿足不了E-2C預警機的起飛距離。估計當時法蘭西水師負責人心頭肯定跑過一萬頭草泥馬。沒辦法,只能返廠將航母斜角甲板跑道加長4.5米,也算是創造了歷史。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之后,2000年11月,“戴高樂”號航母終于開始了久違的遠航試驗。然而“戴高樂”號并非唐僧師徒,它的磨難遠沒有結束。當航母行駛到百慕大群島海域時,一部螺旋槳的槳葉突然斷裂,沉入大西洋洋底。戲劇性的是當天恰好是戴高樂將軍的忌日。

  螺旋槳出事后,“戴高樂”號航母不得不取消原先拜訪美國諾福克軍港的計劃,灰頭土臉地返回法國土倫。為了應急,“戴高樂”號換上了退役的“克萊蒙梭”號航母的備用螺旋槳。經過這一創傷,該航母的最高航速降到了25節以下,幸虧還能勉強滿足當時的艦載機起降。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陣風”M型戰斗機成熟后成為“戴高樂”號航母的主要艦載機,不過“陣風”在“戴高樂”號上的命運也是一言難盡,說出來都是淚。2009年9月,兩架法國“陣風”戰斗機在地中海進行試飛時相撞,而這兩架戰機便是從“戴高樂”號航母上起飛的。

  雖然坎坷,但經過幾年的磨合,“陣風”M型戰斗機 最終還是在航母上安家落戶。目前“戴高樂”號航母上可搭載12架“陣風”M戰斗機,20架“超軍旗”攻擊機,3架E-2C預警機,2架“美洲獅”直升機,2架“海豚”直升機,合計約40架。

  成軍后的“戴高樂”航母是法國遠程打擊軍團的核心,但由于其過于金貴(故障太多),長期以來并沒能參加西方主導的軍事行動。2011年時,西方決定對利比亞下刀。法國一馬當先,派出了這艘經歷坎坷的航母。卡扎菲得訊后驚呼“我的朋友一定是瘋了!”(其自認為與當時的法國總統薩科齊交情不錯)。

  利比亞開打初期,“戴高樂”號航母可謂出盡風頭,一會兒村東炸了輛皮卡,一會兒村西轟了倆小兵,“戰果”雪片兒似的飛來,法蘭西帝國的光輝重現在了北非上空。然而,沒過幾個月,法軍防長宣布,“戴高樂”號將要進行大休整。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效率也是嗶了狗了。

  2015年初,美國牽頭組織對“ISIS”(即“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空襲,法軍派出“戴高樂”號航母參戰。不過,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西方聯軍對恐怖分子的打擊并未產生多大的效果。法軍航母上的艦載機一天也只不過出動十多個架次而已,而且也不一定是真打。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這次法國遭到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數百人死于非命,要說火兒不大那是扯淡。怎么著也是老資格的列強,這口氣不出那真要憋死。于是乎,開打!這次是來真的。于是恐怖襲擊發生后的第二天,總統奧朗德宣布:放航母!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然而根據報道,戴高樂號本月18日從法國啟程,到12月中旬才能開到波斯灣打擊IS。從地中海西部到波斯灣要開上一個月,這速度也是醉了。而且從地圖上看,航母開到地中海東端的敘利亞外海就能打擊IS,跑到波斯灣去也真是有耐心。

  那么戴高樂號抵達后能發揮多大的功效?即便其火力全開,但其僅搭載不過20余架作戰飛機。考慮到航母戰機的出動率,對恐怖分子打擊的持久度和強度是難以保證的。再加上“戴高樂”號航母隨時可能出現的故障,此行能否順利還真不好說。

  實際上戴高樂號每次出海,總是大吹大擂一番,但返航時卻總是悄無聲息地溜回港口。因而,法國用戴高樂號打擊IS,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是表示對恐怖主義宣戰的姿態。要想真正給恐怖分子造成重創,僅靠著一艘航母能做的實在太少,法國還需更大、更猛烈的行動。

  第三名:伊麗莎白女王號 國家:英國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英語:Queen Elizabeth-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英國國防部為英國皇家海軍正在建造的一型傳統動力短距滑躍起降雙艦島航空母艦。

  一號艦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 R08)于2014年7月4日在蘇格蘭法夫的羅塞斯船廠舉行命名下水儀式,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出席典禮,預計將于2016年服役,二號艦威爾士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 R09)則將于2018年開始服役。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本級艦將取代以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只能搭載數量非常有限的攻擊型艦載機的無敵級航空母艦,作為未來皇家海軍的遠洋主力。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是英國海軍首次用王室名字命名航空母艦,此前這一待遇只有二戰前的戰列艦才能享受。在一戰前英國曾以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名字命名了一型戰列艦,該型戰列艦曾是當時最強大主力艦。而今用女王和王儲的名字來命名新型航母,無疑體現了這型戰艦在英國民眾心目中的地位。

  由于受F-35戰機漲價等問題困擾,英國計劃先在二號艦“威爾士親王”號上裝備直升機,而暫不為之配備F-35,這樣二號艦艇就成了一艘超大號的兩棲攻擊艦。這樣的配置,可以在短期提升英軍的遠洋投送能力,又能鍛煉艦員,為將來“變身航母”打下基礎。英國耗巨資打造歐洲最強的航母編隊,但卻不急于求成,而是量力而行,以逐步改進和完善的方式完成“大航母之夢”。這種靈活適度的方式和做法,非常值得目前正在打造航母編隊的國家借鑒。

  第二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國家:美國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英語: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現役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作為美國海軍遠洋戰斗群的核心力量,搭載多種不同用途的艦載機對敵方飛機、船只、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并保護美國海上艦隊和海洋利益。

  本級艦以首艦尼米茲號命名,尼米茲號得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本級艦為美國海軍現役唯一一級航空母艦,亦為現役世界上噸位最大和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軍用艦只,共十艘,均由位于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建造。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主要使命是進行遠洋作戰,奪取并保持制空權和制海權,封鎖海區,保衛海上交通線,支援登陸等。該艦1975年9月服役。艦長332.8米,寬40.8米,滿載排水量91500噸,航速33節,續航力80~100萬海里,核燃料加注一次可工作13~15年。編制人員6300名。飛行甲板寬76.8米,可裝載飛機90余架,最多可載120架。艦上武器有八聯裝海麻雀導彈發射架3座,密集陣6管20毫米火炮3座,還有若干雷達、通信和導航系統。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美國海軍的"急先鋒"

  自問世以來,"尼米茲"級各航空母艦以打擊力強、反應迅速、機動性好、兵力投送能力大等優點,始終為美國海軍所青睞,經常作為"急先鋒"被派往世界各海區,以應付地區沖突或局部戰爭。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就曾出動了包括"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內的多艘航空母艦。

  第一名:福特號航空母艦 國家:美國

  杰拉爾德·R·福特號航空母艦(USS Gerald R. Ford或簡稱為福特號航空母艦)為福特級航空母艦首艦,在本艦正式定名之前,本級艦原本被稱為CVN 21未來航母計劃(CVN 21 Future Aircraft Carrier Program,其中“21”意指這是進入21世紀之后的第一個航母設計)。

  2013年10月3日,首艦福特號完成了螺旋槳安裝工作,10月11日,福特號舉行船塢進水儀式,船塢開始注水。2013年11月9日正式下水。

  

  點擊圖片進入下—篇

  本級艦預計最快會在2015年時開始服役,并規劃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同級艦,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國海軍艦隊的新骨干。

  據稱,一艘福特級航母的造價高達110億美金(2014年),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造價最高的一艘艦艇。

  

  點擊圖片進入下—篇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

24小時咨詢熱線:

15662672636

微信咨詢
營口弘鋒升降貨梯廠家
返回頂部